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山東省委對全省各條戰線各個領域涌現出的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和先進基層黨組織進行表彰。濰坊中學黨委獲評“山東省先進基層黨組織”。
近年來,濰坊中學黨委堅持黨建統領,抓黨建促教學、抓黨建提士氣、抓黨建聚人心、抓黨建帶隊伍,以“厚植人文底色,培育卓越英才,建設幸福濰中”為辦學目標,以“堅韌從容,守正創新”為校訓,推進教育質量提升、名師名生培養、藝體品牌打造、家校社共育開發、提升師生幸福感等重點項目實施,連年在濰坊市市直事業單位績效考核中獲評優秀等次,教學質量和辦學滿意度位居全市同類學校前列。
從三個層面——陣地建設、制度創新、黨建育人,突出黨委統領;依托九項重點任務——卓越支部、幸福黨員、主題活動、黨團一體、文明創建、黨史陣地、青年人才、意識形態、新疆部,實現幸福引航;創新五項機制——積分制評價、項目化實施、課題式引領、點評制促進、支部書記述職,努力追求卓越;突出一個中心——課程思政,全力鑄魂育人,2021年6月,濰坊中學被確定為山東省中小學?!耙恍R黄贰秉h建品牌示范校擬命名單位。
創新成立學科教研項目黨支部,與奎文區初中學校簽訂初高銜接貫通培養合作協議,打破教學部行政黨支部壁壘,加強黨建與新高考新課程的對接探究與實踐,開展初高中銜接“送教入?!被顒?次,各學科黨員簽訂項目責任書,通過黨員先鋒示范課展示形式,積極應對新高考改革,育人質量實現10年提升10倍。在社會滿意度測評中,學校穩居全市同類學校第一。
黨委率先召開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面向全體教職工有力推動“校史中的黨史”課題的深入挖掘和“黨史在身邊”的黨課教學,各學科14個課題全部立項;全體黨員干部共同思考建設“幸福濰中”十大課題,探索開展“學-評-教”一致性改革,建設幸福濰中課程體系,推進“2250”互促課堂建設,成立卓越學生培養學院,構建五育并舉主題式系列活動。2021年4月,濰坊中學獲評“濰坊市五一勞動獎狀”。
發揮黨建帶團建積極作用,建黨百年之際,邀請社會各界先模人物、“五老”志愿者擔任思政特聘導師,根據幸福濰中黨團?!包h團一體”原則,開展了“百年黨史我來學”、“百年印記我來尋”、“百封家書我來讀”、“百句壯語我來寫”、“百首紅歌我來唱”等“七個百”黨史教育系列主題活動,并將每個主題活動又細分為黨員先鋒篇和紅心向黨篇兩個部分,分別開展系列主題活動14項。2021年1月,學校被濰坊市委教育工委授予“濰坊市鑄魂育人示范?!?。
作為濰坊市唯一一所承辦新疆內高班的辦班學校,守牢意識形態底線,加強民族融合教育,憑借過硬的思想作風、過硬的育人質量、過硬的先鋒團隊、過硬的精細管理,促進著民族教育的團結與融合。2021年1月,濰坊中學新疆部黨支部被中共濰坊市委組織部授予濰坊市“過硬黨支部”稱號。省委教育工委委員、省教育廳副廳長戴龍成,濰坊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市民宗局局長郝信富等先后到學校參觀指導黨建工作并給予高度肯定。
學校黨委主動推進奎文區、濰坊市大中小幼思政育人一體化聯盟建設,充分發揮高中學段在思政育人中的銜接推動作用,將思政育人意識和能力提升納入青年教師培訓體系,尤其借助教育年會、18歲成人禮、畢業典禮、高三啟動儀式等活動形式,打造全員投入思政教育、全程落實思政育人、全方位打造思政課程的“三全”課程思政體系,開展黨團思政系列活動17次,全力鑄魂育人。2人獲評“濰坊市思政課教師年度人物”。
學校黨委始終堅持全面從嚴治黨,落實“七從三做三抓”部署,抓實師德師風建設。開設“支部書記講壇”,實現“一支部一項目一品牌”,各支部書記按照“四強一高”標準,傾聽群眾心聲,完善卓越支部建設和幸福黨員評價機制,構建形成黨委書記·支部書記面對面交流會、青年黨員教師座談會、卓越干部論壇、幸福濰中名師工程等隊伍建設平臺。學校在黨風廉政專項考核中連年榮獲優秀等次。
學校黨委與各大高校建立優質生源基地聯系,借助高校力量加強學生學業指導與專業引領,推進卓越學生培養學院的社團建設,加強構建貫通教育機制,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同時,積極與江蘇省南通中學等優秀學校建立友好合作,對標先進,積極提升辦學水平。
黨委積極實施幸福領航“九項重點任務”,推出為師生辦實事12項清單,推動“2+1”幫扶工程,形成學校與幫扶師生對接8組;優化內設機構調整,突出服務導向,有關做法被市委教育工委簡報形式推介多次。
學校黨委重視家庭、社會、學校共育一體化,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健康發展,構建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相結合的全方位、立體化教育格局,學校全心全意為家長和社會服務,主動用好家長、社會智慧助力學校改革創新,辦好家長學校傳遞新時代育人理念,攜手共進創出家校社共育的濰中模式,最大限度地提升育人效果。
站在新起點,邁向新征程,濰坊中學黨委將不忘初心,砥礪前行,以更加扎實的工作和更加昂揚的姿態傳遞幸福,追求卓越,辦好有信仰、有情懷、有溫度、有擔當的教育。
|